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园林资讯云台地貌的地貌景观类型与特征

云台地貌的地貌景观类型与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25 14:28:10编辑:Anita归类:园林资讯

近年来对云台地貌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云台地貌本质上属于典型的以河流侵蚀切割作用为主的地貌类型,因此,其层状地貌要素多为各种类型的河流地貌,且主要是河流侵蚀地貌。在河谷横剖面上,从上到下,其地貌要素主要包括夷平面、峡谷、曲流、河流裂点与岩坎、河流阶地等,另外,在河流形成上述典型地貌类型过程中,在一些特殊的地貌部位,还相伴形成了壶穴与穿洞、石林与土林等独特的地貌形态。因此,云台地貌中众多不同类型的地貌类型便造就了其异彩纷呈的地貌景观特色。梳理总结近年来对云台地貌的总体认识,可将其地貌要素和相关景观类型初步划分为七类,根据七类地貌景观所展示的地貌要素主体不同,又可分别归纳为“山景”和“水景”两大类。其中的夷平面、峡谷及绝壁长崖、壶穴与穿洞、石林与土林等属于典型山景,而相关的深切曲流、岩坎与瀑布、河流阶地等则属于水景。

1.夷平面与高原面景观

夷平面是现今残留于山岳拆枯地区的古准平原面或古宽谷面。在太行山地区最为常见的夷平面是太行面和唐县面,前者在山岳地区一般表现为起伏平缓的山顶面(图1-1),其上有时可保留古岩溶遗迹和古风化壳;后者常表现为河谷中高出现今河谷100多米或200m左右的U形或盘状宽谷面(图1-2),在垂向上一般分布于峡谷的中部构成谷肩,并常与下部的峡谷构成典型的“谷中谷”地貌形态。与夷平面密切相关的地貌景观主要是现今或古高原面及高山草甸景观,典型的如河北涞源县甸子梁夷平面上的古高原面与高山草甸景观―――空中草原(图1-3),发育在河北围场太行山夷平面上的高原面和森林景观,以及内蒙古高原上起伏低缓的高原面与大草原地貌景观等。

图1-1 太行山南段残留在海拔1300~1400m左右高度的夷平面地貌(右侧)

图1-2 河北涞水县拒马河截弯取直后遗留的拔河120m左右的唐县期宽谷面

2.峡谷及绝壁长崖地貌景观

峡谷是常见的山岳河谷类型景观,广义上的峡谷是指河流深切基岩而成的两岸谷坡陡峭且崩塌发育,整体呈V形的河谷地形。根据峡谷的谷底宽度变化,可进一步划分为隘谷、嶂谷、V形(河谷相对较窄,河旅滑洞床坡降比较大)和U形峡谷(图1-4)(河谷相对较宽,河床坡降较小)等。其中隘谷和嶂谷常形成于峡谷发育的幼年期,而V形和U形峡谷是峡谷发育到幼壮年至壮年期的产物。后者是狭义上的峡谷地貌,也是山岳地区较为常见的侵蚀河谷类型。峡谷的形态除了与发育和演化阶段密切相关外,还常受到区域岩性和构造的控制,当河流横切比较松软的岩层段时常易于形成相对开阔的U形宽谷(图1-5),反之在穿过坚硬的岩层区时则常形成狭窄的V形峡谷(图1-6),甚至嶂谷或隘谷;当河流穿过背斜和地垒区时容易形成狭窄的峡谷,而穿越向斜构造和地堑区时则常表现为宽谷地貌。因此,在相对复杂的地质构造区,一条规模较大的河流在纵向上常表现出河谷或峡谷地貌的宽、窄交替变化现象。

图1-3 河北涞源县南甸子梁残留在海拔2000m左右太行期夷平面上的古高原面与高山草甸景观

图1-4 太行山南让携段子房河(也称“大石河”)中的深切U形峡谷地貌

峡谷是云台地貌发育区最显著的标志性地貌景观之一。当河流规模较小时,其常表现为嶂谷或隘谷,或谷坡峭直,或曲折迂回,极为玲珑别致,并且有时可成群出现,典型如河南云台山的红石峡、河北涞水野三坡景区的百里峡和河北邢台的峡谷群等。当河流规模大时,其谷坡陡峭高耸,可蜿蜒数十至数百千米,气势磅礴、巍峨壮观,如云台山的子房河和青天河峡谷以及太行山地区的众多河流(如漳河、滹沱河和拒马河等流域)的大峡谷地貌等。

图1-5 湖南张家界索溪峪河谷中的U形峡谷

图1-6 河北武安市武当山景区中河流侵蚀切割近水平石英砂岩所形成的V形峡谷和绝壁长崖地貌景观

另外,与峡谷地貌相伴的往往还有绝壁长崖地貌景观。绝壁长崖或因峡谷两侧陡峭谷坡的崩塌作用而形成于峡谷的上部(图1-5),或因断裂带两侧岩层硬度差异而形成于顺断裂带的河流切割过程中。当断裂规模较大,且两侧岩层硬度差异显著时,所形成的绝壁长崖地貌景观往往蔚为壮观,气势雄伟,并且构成了太行山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地貌景观(图1-6)。

3.深切曲流

曲流是河流发展过程中因凹岸不断冲刷、崩塌、后退而愈加凹弯,凸岸则不断堆积而愈突出,从而形成的不对称且弯曲相连的河道。曲流河的发育主要可归为3种主要类型(杨景春等,2001):①河流侧向侵蚀作用造成河岸一侧侵蚀、另一侧堆积,形成曲流;②河岸两侧由于岩石抗侵蚀能力的差异或河流迁就构造节理或构造破裂带造成两岸差异侵蚀而形成曲流;③河床底部泥砂逐渐堆积迫使水流向一侧偏移形成曲流。根据地质条件和曲流发育条件差异,曲流可划分为自由曲流(迂回曲流)和深切曲流。在松散地层中或平缓地形上,河流能够相对自如地侧弯摆动而成的曲流称为自由曲流;而在基岩山地中或新构造抬升区,河流深切入基岩中而形成的曲流为深切曲流。自由曲流在山地中主要发育在经河流长期侧向侵蚀夷平之后的宽谷中或呈现出老年期地貌特征的准平原面上(图1-7A)。在隆升山地中,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因此常形成河流侧向侵蚀作用而成的深切曲流形态(图1-7B),其曲流弯曲度往往与河流的发育时间长短密切相关。由于深切曲流是河流在地壳抬升或基准面下降过程中深切入基岩之中而成的曲流形态,因此常被作为揭示新构造运动期间区域地壳大面积抬升的重要标志之一。

图1-7 深切河曲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杜恒俭等,1981)

根据山地深切曲流发育过程差异还可将其分为嵌入式曲流(图1-7B)和内生曲流(图1-7C)两种。前者是夷平面上发育而成的自由曲流在河流强烈下切过程中基本保持原形切入基岩中形成的。后者是河流下切入基岩之后,经长期的持续侧向侵蚀和不断迁移而形成的曲流或使原来的曲流更加弯曲、曲流颈愈来愈窄的曲流发育阶段。内生曲流可以在深切曲流的基础上由于河流进一步侧向侵蚀发育而成,也可以是原来相对顺直的河流在下切入基岩之后,在河流基准面保持长期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岩石的抗侵蚀能力的差异或地质构造因素的影响再经长期侧向侵蚀作用而形成。在前一种情况下,随着曲流河的进一步发展,曲流颈变窄,当洪水期来临时,河流可能漫溢过曲流颈而导致河流的截弯取直,使原来的弯曲河道被废弃,从而形成牛轭湖和离堆山地貌(图1-7C)。后一种情况下的内生曲流发生在曲流河发育的初期,其在河谷中软弱岩层出露的地段或构造破碎强烈的部位最为发育,因此常形成河谷中局部极为发育的曲流。总的来看,内生曲流常表现为弯曲度较小的顺直型河谷与曲度较大的曲流交替分布的特点。

在规模较大的山地河流中,深切曲流是较为常见的地貌类型。当山地河流发展到蜿蜒迂回的河曲形态时,沿河而上,便呈现出河谷迂回曲折、湾湾相连的“九曲十八弯”式的独特峡谷地貌景观,并常构成一些地质公园中重要的景观类型。最典型的莫过于河南云台山地区青天河景区中的鲸鱼湾(图1-8),另外在峰林峡景区中还可观察到河流截弯取直后遗留的古河曲地貌景观。沿太行山中的唐河、漳河、滹沱河、大沙河和拒马河等规模较大的河流中游地段,同样都可观察到非常典型的深切河曲地貌形态,显示出曲流河谷形态在山地地区的普遍性。另外在规模较小的山地河流中,主要发育局部曲流形态,如在河南云台山的峰林峡和青龙峡景区都可见到。

图1-8 河南云台山青天河景区中河流切入近水平石灰岩地层中形成的深切曲流地貌―――鲸鱼湾

4.河流裂点、岩坎与瀑布、跌水景观

一个长期发展的山地河流往往会经历过多期侵蚀旋回过程,而每次新的侵蚀旋回都会引起河流发生溯源侵蚀过程。河流溯源侵蚀作用所能够达到的那一段河床纵剖面上的纵向陡坎即为河流裂点。河流裂点的形成不受岩性控制,而是区域上河流侵蚀旋回的代表,它可表现为某段坡降比显著增大的河床,也可表现为河床上陡峻高大的陡崖。河流侵蚀旋回过程的出现可以是周期性区域气候波动所引发,也可是阶段性山地抬升过程的反映,或者由区域性断裂垂直活动所造成。不同成因控制下的河流裂点表现形态会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在区域断裂垂直活动作用导致下的河流裂点有时会表现为特别高大的陡峻陡崖形态,如河南云台山的云台天瀑景观(图1-9),便是在区域正断层长期持续的垂直活动背景下,引发河流溯源侵蚀后的产物。

岩坎不同于裂点,它的形成主要受岩石硬度控制,是河流下切过程中遇到坚硬基岩阻碍而形成的河床上的陡坎地貌。它常见于软、硬相间岩层分布区,规模大小不等,矮者仅数十厘米或几米高,规模大者可达十几米乃至几十米高。岩坎高度较大时便形成跌水或瀑布(图1-10),并在瀑布之下形成冲蚀坑,即为潭。当岩坎沿河谷成群出现时,便可沿河谷观察到独特的层层叠瀑、潭瀑相连的秀美景观,如云台山青龙峡和小寨沟景区中所见。

5.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是河流阶段性下切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河谷面,表现为现今河流洪水位之上的沿河平台地貌,当河谷中发育多级阶地时,常构成典型的台阶状地形(图1-11)。由于它的形成受到周期性气候波动、海平面升降过程和山地阶段性抬升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阶地是识别河流演化史以及恢复区域新构造抬升过程的重要地貌标志。在山地河谷中,阶地沿河流往往是不连续分布的,并且根据阶地基座性质的不同,可将阶地划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后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嵌入阶地、内叠阶地、上叠阶地和掩埋阶地等。其中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和嵌入阶地是山地河流区最常见的阶地类型。由于开阔平坦的河流阶地在山区和山麓地带较为常见,并且常成为城镇建设和农田用地,因此很少成为地质公园中的地貌景观,但有时会成为园区广场和停车场等的建设用地。

图1-9 河南云台山景区河流在近水平灰岩层中形成的高度超过300m的河流裂点和天瀑景观

图1-10 河南云台山青龙峡景区中的岩坎与跌水景观

图1-11 太行山南段子房河(也称“大石河”)宽谷中的多级阶梯状河流阶地地貌

6.壶穴、穿洞与相关洞穴景观

通常熟知的洞穴景观往往是岩溶洞穴,实际上在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下,河流侵蚀切割作用也会形成独具风格的洞穴景观。在云台地貌发育区,除了上述常见的河流侵蚀切割地貌类型外,便常常伴生一些比较独特的,同样主要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洞穴地貌形态,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壶穴和穿洞。

壶穴是河底漩涡携带着砂砾长期旋转磨蚀河床基岩而成的一种坑状河床地貌形态(图1-12),一般最易在河流瀑布下冲处或强冲刷地带出现。壶穴可单独出现,也可成群出现,中小型的较为常见,一般直径数米不等,深几米至十几米不等。当壶穴形态较为独特,并大面积成群出现时便可构成风格独特的地貌景观,目前在地质公园开发中,有关河流成因壶穴的研究报道还相对较少。

图1-12 河南云台山石灰岩河床上流水掏蚀作用形成的壶穴

穿洞是山地河流区相对独特的一种侵蚀地貌,一般在河流深切河谷两侧的基岩陡壁上偶有发育。收集目前有关的地貌景观相关资料后发现,穿洞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河流深切软、硬相间岩层后形成的基岩陡壁临空面上,由于其中硬岩层间的相对软弱岩层在长期的雨水冲刷过程中发生局部崩塌而形成崩塌型穿洞(图1-13),此类穿洞规模相对较小,宽度和高度一般在数米至十几米不等。另一种是由于岩层中共轭节理或破裂较为发育,在地表水流顺岩石破裂面长期侵蚀切割作用下,使得其中“X”节理或破裂交汇处的软弱带逐渐被掏蚀、崩塌的产物―――裂隙型穿洞(图1-14),此类穿洞的规模往往较大,宽度和高度一般可达几十米。

目前已发现的比较著名或特色鲜明的穿洞地貌景观主要有湖南张家界地区与砂岩峰林伴生的崩塌型穿洞和发育在近水平灰岩地层中的裂隙型穿洞―――天门洞,云南元谋土林中发育在新近系近水平砂、泥岩地层中的崩塌型穿洞(图1-15)和云南福贡地区怒江峡谷河畔发现的地表水沿变质岩地层中“X”节理侵蚀切割形成的裂隙型穿洞―――石月亮(图1-16)。

7.石林与土林

“石林”是地貌形态术语,原意指区域上成群出现的石峰、石柱和石墙等地貌景观。由于最早在喀斯特地貌研究中被发现或提出,如著名的云南路南石林地貌景观,因此常被当做一种典型的岩溶地貌形态类型。但近年来对一些地质公园地貌景观的对比调查研究后发现,在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下,在山地河流的侵蚀切割作用下也可形成独具特色的石林地貌和景观,最为典型的便是著名的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的砂岩峰林地貌(图1-17)。研究表明,张家界武陵源的砂岩峰林地貌是构造节理和破裂发育且具致密块状结构的近水平厚层石英砂岩地层,在经历晚新生代期间河流多阶段剥蚀切割旋回和溯源侵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形态各异、奇峻挺拔的石峰、石柱、石墙和方山等多种奇特地貌景观组合而成的大自然杰作,可归为典型的河流侵蚀切割作用而成的石林地貌景观。

“土林”顾名思义是以土层为主要载体发育而成的类似“石林”或“峰林”的地貌形态。当河流侵蚀切割的主要载体是成岩性相对较差、较容易被地表流水作用所侵蚀切割的近水平砂泥岩地层时,便会形成目前被人们熟知的“土林”地貌景观。由于区域上成岩性较差的近水平地层往往是新近纪的河湖相地层,它们常分布于盆地之中,而当这些盆地位于河流侵蚀切割作用显著的高原地带或山岳之中时,便极容易在地表水的侵蚀切割作用下形成土林地貌。因此,土林地貌常见位于高原上的山间盆地之中,著名的如西藏的扎达土林(图1-18)和云南的元谋土林(图1-19)。

图1-13 湖南张家界近水平砂岩地层中的穿洞景观

图1-14 湖南张家界形成于近水平灰岩层中的天门洞

图1-15 云南元谋土林中伴生的穿洞景观

图1-16 云南福贡怒江河畔穿洞景观―――石月亮

图1-17 湖南张家界武陵源景区中河流切割节理发育的近水平砂岩形成的峰林地貌

图1-18 西藏扎达盆地中水系侵蚀切割近水平的新近系砂泥岩层形成土林地貌

潜江园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澳洲建筑设计是移民专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