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苗木商城北大校园内的名胜古迹?

北大校园内的名胜古迹?

发布时间:2023-04-27 00:21:01编辑:Anita归类:苗木商城

北大校园内的名胜古迹?

北大校园内的文物古迹有很多,如华表,石麒麟,龙云丹陛台阶石,翻尾石鱼,乾隆诗碑,夹镜鸣琴石屏风,五孔西式平桥,山高水长诗碑,梅石碑,海晏堂导水台,莳花记事碑,海岳开襟石碑等等。

有一种说法,北大校园是在九大园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九大园林分别是: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勺园、治贝子园、蔚秀园、畅春园和承泽园,其中后三处园林虽也归北大所有,但在北大西门以西,不属于燕园范围。

1、博雅塔,建于1924年,高37米,为燕京大学的水塔,外形大致仿照通州燃灯塔。博雅塔是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旁的博雅塔。燕园建筑精髓“一塔湖图”之“塔”——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塔本身并无多少特色,但和未名湖湖景配合得当。

2、花神庙山门,本名慈济寺,建于清代,因古时用于祭祀花神,所以民间也有称“花神庙”。慈济寺后毁于一场大火,仅留存现今的门洞作为其遗址,成为了北大未名湖畔的一处重要景观。

3、花神庙碑,立于燕南园一带,共两座,分别刻于乾隆十年和十二年,为圆明园总管所立。关于这两座被的来历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为花神庙碑,一说为圆明园旧物莳花碑,从碑文并不能判断哪种正确。

4、大钟与钟亭。坐落在未名湖西岸小土山上的小小的六角亭。亭,有钟有亭。亭——圆顶六角,上有彩绘;钟——古色古香,下端铸成八瓣荷花状,像姑娘们穿的裙子。大钟上刻有“大清国丙申年八月制”,为颐和园旧物,当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检阅北洋水师时所制,后成为燕京大学报时用校钟,钟亭建于20年代。

5、石供桌与石雕五供,据考证为明代遗存,为什么会在此处则不得而知。

6、乾隆诗碑,长方形横放,四周有云龙图案,正反面各有乾隆御笔题诗一首,行书,为乾隆怀念母亲之作,刻于乾隆五十二年。为畅春园旧物,在北大西门附近出土。

7、石屏风,圆明园“夹镜鸣琴”遗物,乾隆御笔题写两副对联,荷叶卷边纹图案,立于未名湖北岸。

8、石舫,又名不系舟。位于湖心岛,为和珅时期遗存,亦是后来嘉庆处置和珅时“逾制”的罪证之一,现在石舫上的雕梁画柱已经没有了。

9、翻尾石鱼,圆明园旧物,制于乾隆十六年。圆明园被毁后,载涛贝勒觅得,置于朗润园内,后归北大。

10、梅石碑,圆明园旧物。碑上有明代画家孙木大所绘梅花和蓝瑛所绘怪石。乾隆下江南时偶然发现,在上面题诗一首,运回北京,置于畅春园茜院。当时,乾隆误以为梅石均为蓝瑛所画,后乾隆发现错误,于是复制一座梅石碑并重题一首诗更正。孙木大、蓝瑛的原版现存于中山公园,此碑及后来的更正复制版。庑殿碑顶为校方为避免碑身漫漶而后加,一说为燕京大学时期所加,一说近年所加。

11、临湖轩,为和珅时期“临风待月楼”,后为燕京大学和后北京大学校长官邸,司徒雷登、马寅初、陆志伟等人均在此居住,吴文藻冰心夫妇及费孝通夫妇等在此举行婚礼。

12、翼然亭与方池,翼然亭又名校景亭,为鸣鹤园唯一建筑遗存,建筑年代则远早于鸣鹤园时期,乾隆十二年曾登亭赋诗。燕京大学对该亭加以修葺,并绘制校园风景十二幅,故名校景亭。亭前的方池,亦为乾隆年间遗存。

13、杭爱墓,仅存石碑两座,康熙二十四年制。另有石虎、石羊各一。杭爱,章佳氏,满洲镶白旗人,累官至四川巡抚,在三藩之乱后安抚百姓,稳定四川局势发挥重要作用,死后谥勤襄。

14、丹墀,制于乾隆年间,圆明园安佑宫遗存,共两块,另一块在颐和园东宫门入口。此块为载涛所购,与朗润园一同归入北大。

15、华表,乾隆年间,圆明园安佑宫遗存。有趣的是,北大的两根华表并非一对,当初安佑宫共有4根华表遗存,两根归燕大,两根归北京图书馆,结果运的过程搞错了,结果现在北大和国图的华表都不是一对,也算趣事吧。

16、石麒麟,最早在圆明园大宫门前,后移至长春园安佑宫,当为雍正年间遗存。

17、柳浪闻莺坊,圆明园仿西湖十景遗存,楹联为乾隆御笔。匾楣于70年代末出土后被北大赠与圆明园,并在圆明园展出。目前匾楣与立柱两地分居,此立柱于2012年在朗润园出土,或也是载涛当年收集的圆明园旧物。

18、断桥残雪坊,与柳浪闻莺坊同为圆明园仿西湖十景之一,有匾额,上有乾隆御书“断桥残雪”和诗文。

19、日晷,原在北大沙滩红楼前。

20、校内石桥

21、近现代纪念碑与名人雕像、墓葬

蔡元培像

西南联大纪念碑

塞万提斯像

李大钊像

几位外籍教授墓

22、散布校园的石刻构件(应为圆明园遗物),还有很多。

23、燕园早期建筑,1920年代初燕园建校时期的建筑。

24、西校门

25、火神庙,位于北大校园外,海淀桥东北角,现为大明眼镜店,门口有两座残碑,无碑座,乾隆四十九年立。

26、恩慕寺与恩佑寺山门,畅春园遗存,分别建于雍正元年和乾隆四十年。黄色琉璃瓦顶,分别为纪念康熙帝和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所建。

[高校活动场所与环境设计的人性化设计研究]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摘 要:我国各高校为扩大自身的办学规模纷纷开始兴建大学城。校园活动场所设计在我国刚刚起步,许多大学在建设新校园的时候没有经验,忽略了对校园活动场所建设的重视,以致学校建设缺少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大学校园里缺少供大学生文化、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高等院校的校园是教学和生活兼顾的场所,从功能上讲,它是一个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场所。所以在高校应该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塑造出一个符合校园环境要求、经济效益良好、景观效果人性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场所,使之作为校园物质文明的一个侧面,在一种程度上反映校园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校园 活动场所 环境设计 人性化

前言

校园如同城市一样,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游客、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一些学者在研究大学生的行为与心理时发现,校园户外活动对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有时甚至超过课堂内的教学。因此,校园活动场所的设计十分重要,甚至甚于对校园建筑本身的研究,本文的重点正是从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探讨校园活动场所的规划设计。

1 环境设计人性化的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它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生存质量、创造理想生活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这样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旨于改变人类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方式,设计和引导社会和人的行为方式,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艺术化的环境的设计创造活动。纵观国内外,继城市设计之后,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艺术设计将作为一种新理念和方法,以科学、艺术的手段来共同协调自然、人工、社会三种不同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最佳状态。环境艺术含悔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型的艺术学科,融合了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设计、场所设计、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其以艺术的视野,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正在解决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城市景观形象创造过程的问题,并越来越显现其重要的作用。

城市环境设计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若以时间的进程划分,可以从20世纪50年代为界进行分析。第一阶段是50年代以前,其特点是单纯重视城市形体空间的设计,简单地追求城市的视觉美和构造城市客体形象,严重忽略了城市主体DD人的经验和感受,其结果陷入了一种逻辑与抽象的境地,机械地生成城市景观,使城市环境设计工具而理性,导致产生了大量简单乏味、缺乏个性意味的城市形象;第二阶段为50年代以后,其设计理论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基础上,从设计内容到实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是单纯地把城市仅作为一个聚落空间DD物质的存在,而是运用场所精神的设计思想,把人对城市的认知和感受作为城市环境设计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城市环境设计不仅关注城市物质空间环境的设计,更关注人的需要,并充分挖掘及凝练城市的历史文化,使之外显于城市景观形象。该阶段其悔老悔特点是强调整体性与系统性,强调城市整体形象的设计,以人的心理、生理、行为规范诸方面的需求满足为设计目的,追求舒适和人情味的空间环境,力图把城市设计成受市民欢迎的城市。

城市环境设计的两个不同阶段充分显现了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城碧正市景观形象的设计思想与理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城市景观形象从单一机械追求表面型的城市环境设计转向以满足“人”的多元需求基础上的整体而系统、具有内涵的城市环境设计。

2 校园活动场所的相关理论

从行为学的角度研究城市外部空间的“场所”理论表明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简单的物质层面转入空间精神的意义上,这使得它与那些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研究出发点的理论越来越多地结合在一起。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环境行为学正是将人类行为与环境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对于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很有帮助,它提醒建筑师和规划师们设计时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创造“人性的空间”。

所谓场所,这里是指校园中聚集了人的活动的区域,它具有凯文・林奇的“区域”的某些特征DD“观察者能够想象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具有一些普遍的特征。人们可以在内部识别它,如果经过或向它移动时,区域偶尔也能充当外部的参照。”一方面,校园中不同的场所需要取得相似的历史、文化脉络,以共同表达校园空间整体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处于不同空间层次上的场所需要传达不同的信息,营造不同的氛围,以适应使用者活动的多样性。

3 校园活动场所构成要素设计

校园环境中最吸引人的是校园中的人和他们的活动,尤其是发生在户外活动场所的自发性和社会性的行为。因此,校园规划设计的重点应当是:最大程度地为户外活动场所的发生创造可能。下面以校园活动场所构成要素来举例设计说明。

3.1绿色开放空间。克莱尔1981年对伯克利校园的调查表明,虽然人们会喜欢“步行街或者广场”等人群聚集的公共交往空间,然而更多的人认为校园中有“更多开放空间和绿地”将是一件好事。因此,校园规划中应当划出一处或几处具有独特自然景物的区域作为绿色开放空间,那里有大型开敞的草坪或山坡、潺潺的流水,还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充分感受自然之美。人们在这种自然的环境里沐浴阳光、闭目养神,或躺或坐,也可以进行交谈或者娱乐。这种绿色开放空间与校园的建筑景观环境形成一定的对比,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和教学员工的压力。对这种开放绿地的设计,景观建筑师们已经有深入的研究。这里想要说明的是,对于规划者来说,应当提供在校园中生成这种空间的可能性,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去考虑该场所的位置、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关系以及怎样与校园外围自然环境建立关联等等问题,这将对该场所的设计成功与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校园各个部分达到这种公共开放绿地的便捷程度非常重要。便捷的交通可以使它能够服务于更多生活在校园里的人,并且使其不因过于偏僻而导致在夜晚发生危险事件,因此它不宜设置在基地中太过边缘的位置。在用地比较紧张的校园中,应该集中布置建筑物以求获得集中的绿地。这块绿地即使不大,仍可运用成熟的景观设计方法使它“以小见大”,创造成功的自然环境。

3.2广场。校园需要各种功能的广场,通常包括礼仪性的广场、集会广场以及休闲广场。这些广场的性质往往取决于周边与之密切相连的建筑的性质。许多校园规划项目中校方往往要求在校前区设置一个礼仪性的广场,举行升旗、校庆典礼等仪式。这样的广场往往处在主要交通轴线上或是一侧,不适合作学习或者安静的休息之用。因此,视觉上应相对开敞,风格应明快。但尺度过大并且缺乏细部设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学校的某些传统性的活动如果能在户外进行,将会产生比在室内更好的效果,比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纪念活动等等。这种中心广场往往与学校的某个重要的建筑相结合,如礼堂、教学主楼、图书馆、历史保留建筑等。广场的面积是很大的,于是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在平日里没有大型聚会的时候它会不会显得过于空旷?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多种多样,比如,使它位于主要人行交通的入口处,周围布置若干使用频率很高的建筑物,使平日里仍然有较多的人经过并在此驻足。广场边缘的设计往往决定着其受欢迎的程度。除了周围重要建筑物的入口有合适的停留空间(前廊、台阶、平台等)外,广场周边其他位置上是否有尺度宜人的中小型活动空间也十分重要。这些中小型活动空间可以由树篱的围合、台阶的高差、树荫的遮蔽以及各种景观小品来创造,而由小型建筑物,如咖啡屋、学生服务亭、报亭等形成的室外休闲服务空间也会对中心广场产生积极的辐射作用。

3.3水体空间。水总是给人以灵动的遐想,有水的校园环境常常带给人一种“灵气”,因此,校园中应创造不同形式的水体空间为环境增色。大片的开阔水面可以结合开放绿地设计,以产生再现自然的景观效果。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清华大学的荷塘都是有由这类水体构成的成功的校园景观。如果有穿越校园基地的河流,那么沿河流将有条件生成带形开敞空间以及一系列以水为主题的丰富小空间。在南方水资源比较丰富的校园基地里,甚至可以将步行道路系统与河流重合贯穿整个校园。随着环境工程学科中对水的循环和再利用技术的成熟,一些缺水地区在环境中使用水体景观要素也将越来越普遍。因此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应该因地制宜地积极创造水体空间。

3.4院落。院落(庭院)是与建筑关系最为密切的场所,它的四面几乎都被建筑物或建筑要素(廊、柱、围墙等)围合,它为在建筑物内活动的人们提供了最便捷的室外活动空间。无论是建筑物的前院、内院、后院,或是由于屋面高差产生的屋顶庭院,都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景观设计生成吸引人的户外空间。在规划中,对于密集的教学楼群、试验楼群都可以采用以多层建筑围合成大小不同的院落空间组织方式。这种院落空间是教师与学生在课间和工作间隙休息与交往的适宜场所。院落的尺度、比例与围合的方式等处理办法都可以借鉴城市设计以及外部空间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

3.5过渡空间。我们将那些“亦外亦内”的空间称为过渡空间,其使用在气候宜人的南方极为普遍。建筑的廊下空间、架空的建筑物的底层都是促进交往发生的过渡空间。廊往往与室外空间直接相接并产生一定的对比效果:人们在相对封闭的廊下行走或者休息的时候,可以观察户外相对开敞的广场或者院落里的自然景观以及人的活动,这时,在室内环境的人们处于体验室外生活的绝佳角度。在雨雪天气里,廊的庇护功能使得人们的活动不受干扰。柱廊产生的连续性与韵律感使它常常被设计师使用,以获得外部空间围合界面的统一效果。廊还是小规模群体进行较为私密的谈话的好地方,尺度过于夸张将不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尽管它也许会达到使建筑群更加雄伟的效果。

架空的底层也是便于活动的过渡空间,较为密集的教学楼群或者宿舍楼群的底层都可以运用架空的办法,使地面的活动不被建筑物分割,同时也产生通透的视觉感受,当然这就要求架空层的层高不宜过低。架空的底层内可以布置一些体育设施和舒适的座椅、桌子,吸引人们到此活动。

结语

校园活动场所空间的创造产生于校园规划设计,而空间的完善和质量的提高则需要进一步的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仅有一个好的规划,远不足以完成场所空间特性的塑造、氛围的形成以及特色的表现。好的校园活动场所的规划应当给建筑师和景观师以充分的设计可能,甚至可以激发他们的设计。成功的校园活动场所环境的规划还表现为给使用者再创造的可能。学生和教师很大一部分几乎全天候地生活在校园这一环境中,随着他们自己对环境的改造,对环境的感情将会变得更加深厚,而且将会产生规划师和建筑师们意想不到的迷人空间,而这样的场所才是师生真正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克莱尔・库柏・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著.人性场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3]凯文・林奇.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厦出版社,2001.

[4]吴家骅.景观形态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西蒙兹.景观设计学DD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克莱尔・库柏・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著.人性场所DD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潜江园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北京有什么旅游景点好玩的地方 经典文案欣赏,别人家的文案是怎么炼成的